新华社澳门11月10日电 题:借力办赛经验应对新挑战——专访十五运会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

全运会|澳门赛区筹备助力挑战应对——专访十五运会筹备主任潘永权

新华社记者郭雨祺、刘刚、齐菲

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已于9日晚正式拉开帷幕。日前,澳门赛区筹备办公室主任潘永权接受了新华社的专访,他表示,澳门赛区在推进办赛工作时充分借鉴过往举办大型赛事的丰富经验,通过与粤港地区合作,共同应对新的挑战。澳门有信心举办一届让各方满意、全民广泛参与的运动赛事。

(小标题)从少量人员迈向广泛参与

“筹备办公室于2024年8月中旬正式成立,当时共有17人,包括我在内的同事组成团队。”潘永权回忆道,最初团队人员较为精简,而随着特区新一届政府的支持,筹备办在今年年初扩展至70多人。人员来自多个部门,形成了完善的结构体系。

澳门赛区将承办乒乓球、三人篮球、五人篮球(男子18岁以下组)、排球(女子成年组)以及空手道等竞技项目。潘永权表示,预计将有超过3000名参赛及工作人员包括运动员、教练员、裁判员等汇聚澳门。为此,筹备办制定了包括住宿、交通、餐饮、接待等全面细致的规划,力保所有来宾能够安全、舒适、高效地参与赛事与工作。

“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经验上,澳门相当成熟,我们配备了宣传、竞赛、接待、市场开发等多个专项团队,与全运会的运作机制完全对接。”潘永权补充道。他还指出,与广东、香港的协同合作是筹备办的重要工作之一。虽然起初在协调时存在意见分歧,但通过反复讨论与磨合,最终达到了统一目标。“我们有信心团结各方支持,共同刷新赛事纪录。”

潘永权特别强调志愿者的重要性。他透露,自2022年澳门赛区启动志愿者招募以来,得到了热烈响应,包括许多内地体育爱好者参与报名。“我们聘请了专业团队对志愿者进行系统培训,不仅涉及赛事相关知识,还包括礼仪规范及澳门文化。”他提到,“更有曾服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专家协助培训工作。”

“志愿者们充满了热情,深感参与荣耀。”潘永权坚信,全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事,更是一个全民融合的过程,通过活动让每个人都找到参与感。

(小标题)挑战“不可能”的跨境赛事

在本届全运会众多赛事中,跨境项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。潘永权分享了一个重要赛事:“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是首次跨境比赛,最初我们都觉得难度极高,但通过努力逐步攻克了各项难题。”

全程231.8公里的比赛线路跨越多个口岸,涉及复杂的通关与安保问题。三地相关部门通过多次研究,最终采用无感通关技术,提前在珠海起点完成运动员所有手续。“比赛过程中特别实现了一路畅通、无需停留的技术,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突破。”潘永权指出。

8日这场跨越三地的历史性赛事顺利完成。潘永权认为,这项任务的落实现离不开三地的通力合作。“体育是连接的桥梁,所有参与方能够在共同规则下协同合作,开创了新的工作模式。这次尝试不仅意义重大,还为粤港澳大湾区其他领域的协作提供了相关经验。”

潘永权还提到,此次赛事不仅推动了创新,也给澳门运动员注入了新的动力与机遇。“在全运会赛场上,澳门选手可以直接与世界级运动员竞技。对于运动员来说,这是一种极为难得的体验。而我亲眼见证着澳门选手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,他们每一次亮相都满怀着为澳门争光的决心,令人动容。”

(小标题)体育盛事彰显澳门独特魅力

举办全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,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教育。潘永权指出:“赛事期间,我们开展了进校园、进社区等活动,让居民感受到全运会是国家的盛事,增强了澳门社会的爱国情怀和参与感。”

同时,有着72年历史的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也将在同期上演(11月13日至16日)。潘永权表示:“两个重大赛事在同一时期举行,是澳门‘速度与激情’的完美彰显,也是展示城市活力的绝佳机会。”

筹备团队融合了赛事时间安排的巧妙设计。“例如,我们将格兰披治大赛车的活动与部分全运会赛事安排在不同时间段,以实现观众的双向引流。这种双赛事联动将为活动的观赏体验增色不少。”潘永权介绍道。

全运会|澳门赛区筹备助力挑战应对——专访十五运会筹备主任潘永权

“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城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‘美食之都’,澳门的多元魅力可以通过全运会让更多人看到。我们希望借助赛事这一平台,引发更深刻的社会影响,助推澳门经济与活力的进一步发展。”潘永权总结说,期待这场体育盛事带来更加长远的积极效应。(完)